邻里和谐心脏好幸福感更强
邻里和谐心脏好幸福感更强,邻里和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,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。以下的文章详细讲述这个话题,希望对想要了解的人们有帮助。
一群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
《孟子·滕文公(上)》说:“乡里同井,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,则百姓亲睦。”描绘了一幅邻里相亲的美好图景。如今,高楼越建越多,邻居之间物理距离越来越近,而心理距离越来越远。当防盗门和猫眼隔离了邻居的隐私,也阻断了彼此的问候。
李先生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,经历了几次搬家。他告诉记者,小时候住在大杂院,邻里间家庭氛围非常浓厚,亲密无间;七八十年代,住的是单位宿舍,邻里关系是同事和邻居的叠加,家长是同事,孩子是同学和玩伴,经常串门,哪家做了好菜,全楼道的人都会伸筷子尝几口;到了90年代,住进了商品房小区,和邻居见面顶多就是打个招呼,即使你想聊天,也说不到一起。多说两句人家还嫌烦,李先生感慨,“邻居间彼此不认识了”。
对于这种“一道门隔断了邻里情”的现状,很多人都感同身受。《生命时报》曾联合搜狐网健康频道、新浪网健康频道调查发现,超五成的人不知道邻居名字、职业等基本信息;虽有52.32%的人和邻居见面会主动打招呼,但多数仅限于微笑示意,只有三成人遇到事情会互相帮助,与邻居成为朋友的仅占3.31%。
邻里关系好,幸福感强
当邻里疏远成为普遍现象,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邻里间正面的因素,比如关系和睦,对健康会产生的积极影响。
心脏病风险降一半。从2006年起,美国一项针对5000多名成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的研究表明,好邻居可使心脏病发病几率降低50%。研究者要求参与者给他们所感受到的邻里关系打分。考虑的因素包括:遇到困难,觉得会不会有邻居愿意来帮助他们;是否信任这一地区的大部分人;是否觉得他们亲切友善等。结果表明,邻里和睦得分每增加一分,相关的心脏病发的风险就降低17%。即便是在对社会经济、行为、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加以修正之后,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。
中风几率少。美国密歇根大学一项针对6740名50岁以上人群的研究发现,如果老年人生活在邻里关系好的社区中,他们患中风的风险能降低48%。研究人员分析,邻里间的信任和感情联系远远超过了消极的心理因素对血管的影响,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等。
影响运动效果。美国“每日健康”网站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,街坊四邻会从多个方面影响一个人的运动量和运动效果。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,人们的运动习惯与居住地区、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有一定关系,但其中邻里关系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影响因素。邻里和睦相处,能让人爱上运动。此外,与男性相比,女性在锻炼时更容易受到街坊四邻的影响。这是因为女性与邻居的交往更多,对事物的判断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。
幸福感更强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共同研究发现,稳定平和的生活环境,比如社区氛围和谐、与邻居关系相处融洽等,能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。研究者表示,个人经济收入、就业状况等仅能解释不到10%的生活满意度差异,人际关系,特别是邻里关系等外部因素发挥着更大的作用,而且还会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特点。
一个微笑就能拉近关系
“邻里关系淡漠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,而且越来越严重。”在心理咨询师宋玉梅看来,由于人们每天都会与无数陌生人擦肩而过,便开始重视个人隐私。同时,互联网的普及使人足不出户,就能开始交谈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,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,我国的建筑格局变了,院子少了,高楼大厦多了,人们逐渐被禁锢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,精力也更多地转向了追求物质利益。值得警惕的是,邻里关系的淡漠加重了社会的冷漠,对中老年人的伤害更大,容易加重他们的孤独感,由此引发各种心理问题。
在本报此前的调查中发现,62.25%的人渴望改善邻里关系,但超过3成人不知道要和对方说什么,还有3成受访者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沟通平台和机会。对此,夏学銮建议,一是选择年龄相仿的邻里交流,彼此共同话题较多;二是多聊些日常话题,如天气、商场促销活动等;三是谨慎登门拜访,现代人防范心理较强,不太熟悉的情况下,最好别选择送饺子、衣服等方式。宋玉梅则表示,有孩子的家庭可先从孩子身上打破僵局,比如带领和鼓励邻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;与邻家主妇一起“团购”、“拼菜”,交流生活经验等,增加相互之间的联系。
“和则一,一则多力,多力则强,强则胜物。”从“以和为贵”到和谐社会的理念,自古以来,中华民族都在追求和谐。家庭和谐,邻里互助,构建和谐社会;绿色发展,万物和谐,构建生态文明社会;和而不同,大国担当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正能量需要弘扬和提倡,需要各行各业的从业者的共同努力,更需要法官柔性司法感化当事人,弘扬司法温情。本期“弘扬正能量案例”专栏发布的典型案例关键词是:和谐。
“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,则百姓亲睦。”孟子曾这样描述邻里友善相处的'美好意境。古有“六尺巷”,今有“邻里节”,“远亲不如近邻”的说法也早已深入人心。邻里关系融洽,有利于全民族道德思想素质的提高和良好道德风尚的培养。今天分享的案例,是一起由“观牌”引发的“血案”。
观牌小事引争执,心脏病发谁之责
基本案情
李某与刘某系同村居民。2019年10月,李某与另外三人在村里某超市门口打扑克,刘某在旁围观不时发表看法,对扑克牌的点数、花色进行提示。李某不满刘某的做法,起身追打刘某,刘某用胳膊遮挡,李某倒地。后,李某起身仍欲追打,刘某报警。李某被众人拉开后借邻居手机拨打120急救电话,称自己“喘不过气”,打完电话便骑自行车回家。约十分钟后,李某再次回到超市门口,刚坐下随即往后仰倒。120救护车赶到将李某送至医院抢救,当日抢救无效,医院宣告李某死亡。
后经鉴定,李某系在原有心肌病的基础上,急性心功能障碍死亡;情绪激动、拉扯动作等条件因素起诱发作用。鉴定意见书另载明,李某家属在谈话笔录中陈述,李某平时不抽烟、不喝酒,2019年9月查出心脏有点不好,后一直服药,最近一年左右未工作。李某死亡后,其妻儿等三人诉至我院要求刘某承担相应赔偿责任。
裁判结果
赣榆法院经审理认为,在本案中,被告刘某没有侵害死者李某生命权的故意或者过失,其在围观牌局过程中对扑克牌点数、花色进行提示行为及遮挡行为不会造成李某死亡的结果。虽然从时间上看,刘某对扑克牌的点数、花色进行提示的行为与李某死亡的后果是先后发生的,但二者之间并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。因此,被告刘某不应承担侵权责任。最终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。
法官说法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》第六条规定: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,应当承担侵权责任。本案中,确定被告刘某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,关键是要分析死者李某的生命权是否受到被告刘某侵害,即被告刘某的行为与死者李某死亡的事实之间是否具备因果关系。
客观上,刘某行为虽有违“观棋不语”的君子之德,但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及公序良俗的约定,其提示行为本身不会造成李某死亡;且其虽在李某追打的过程中用胳膊遮挡躲避,但遮挡行为未超过必要限度,属正常躲避侵害行为。主观上讲,无论是被告刘某提示行为还是其遮挡行为,被告刘某都无法预见该两种行为会导致李某死亡,并无主观之过错。死者李某在明知其自身患有心肌病,遇事应忌骤喜骤怒的前提下,在听到刘某关于扑克牌内容提示后,情绪激动,不顾自身安危及众人围劝,致其急性心功能障碍死亡。虽其死亡后果在刘某提示行为之后发生,但二者间无法律上之因果关系,故被告刘某不应承担侵权责任。
文档为doc格式